大数据赋能,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建成运行

西安发布讯 近日,记者从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履行保护职责,当好秦岭卫士”,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保护大秦岭,“自然资源科技卫士”将持续发力。

据了解,《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今年9月下旬出台之后,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持续加码提速,此次顺利建成投运,是我市以大数据赋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注入数字科技的充沛动能,开启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时代。

是“窗”也是“舱”——看“山”胜似山

据介绍,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以秦保“1+7+N”(一个市级应用平台,统领七个区县-开发区级子平台、联动N个行业单位)的管理运行模式构建,采取统一身份服务、统一工作流引擎、统一应用服务、统一数据支撑,形成了纵向业务贯穿、横向联动行业单位的管理格局。涉及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综合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以及决策会商室的实体场地建设等,既是秦岭西安段各类专题数据动态的“展示窗”,更是网格化管理、各类专项工作统一协调、决策指挥的“驾驶舱”。

智慧管山在加速。记者了解到,10月18日,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已开展4个街办网格化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学习培训会,帮助各级网格员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数字化监管平台,更加熟悉流程、规范运行。

“多维+全量”——“一屏”现真山

据介绍,该平台以各类秦岭空间数据为基础,将秦岭西安段“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以及建设控制地带基于西安市地理时空平台综合呈现于数字秦岭一张图,并联动加载多类型、多维度的生态资源数据展示与管理,确保做到“底子清、能看清、能说清”。

通过同步接入卫星、无人机和各级秦保单位的各类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有效利用现有市秦保系统既有的巡查制度和网格化管理制度采集的数据,有望完全实现秦岭西安段全量资源与全量事件的动态监管”,市秦岭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工+AI”——智慧管控守青山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数据和监管数据充分整合,能够对专项整治工作涉及的重点区域进行数字化呈现。相关峪口峪道管控将更加智能化,融合了AI识别、人行车辆道闸等技防手段,做到了“人过留图、车过留影”,实现了“由看到管”的转变。

同时,以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污水排放监测、人车识别、全景高拍等智能化监控终端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了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多元化治理,为秦岭区域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大数据的支持。

“该平台是我市秦岭保护工作依法治山、规划控山、智慧管山、网格巡山的具体举措,也将为进一步优化秦岭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秦岭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秦岭生态系统功能提供有力支撑”,有关专家表示。

据了解,在市秦岭综合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后续西安还将持续优化和搭建西安秦岭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生态修复治理动态监测、人为活动动态监测等多个业务应用子平台,实现业务应用与数据采集的深度融合,促进秦岭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实现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助力确保我国的中央水塔“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翼